买房这事儿真不是光看价格和地段就行的。
楼层选得不对,住进去天天闹心,转手时还得多折价。
洋房带院子的一楼确实香,但得看具体条件。
开发商宣传的庭院有多半是噱头,实际交付可能缩水三成。
重点要看庭院产权性质——写在房本里的才算数,口头承诺都是浮云。
真要选一楼,雨天必须去实地踩点,墙角返潮印记藏不住,暴雨后积水深度最能说明问题。
小高层的三四楼被捧成性价比之王不是没道理。
这种楼层对电梯依赖度低,突发停电爬楼不犯怵。
但千万留神楼间距,现在有些楼盘楼距缩水到20米,三四楼照样晒不到太阳。
看房别赶大晴天去,挑个阴雨天才能试出采光底线。
还有件事销售不会主动说:低层排水管最易堵。
三楼住户投诉下水道反水的案例我见过太多,签合同前务必查清整栋楼排水系统设计图。
高层选中间层听着简单,实际操作讲究不少。
总楼层数除以二加一的算法适合板楼,碰到蝶式塔楼就得变通。
中间偏上不等于越高越好,超过28层消防云梯够不着可是硬伤。
现在新盘公摊面积越来越大,选中间层要算清实际得房率,有时候多花五万买的面积全填公摊里了。
还有个隐藏坑点:设备层。
新楼盘爱把水泵房塞在15层左右,低频震动声夜里听得清清楚楚,看样板间时记得问清设备间位置。
最怕的是腰线层设计,凸出的装饰条看着漂亮,实际是藏污纳垢的接灰槽。
朋友家五楼的腰线每逢下雨就积水,去年台风天直接倒灌进卧室。
开发商交房时腰线层根本没做坡度排水,维权半年才给补了导水槽。
还有所谓赠送露台的顶楼,防水保修期通常就两年,等发现漏水早过了保修时间。
看房别迷信沙盘模型,那都是美化过的幻象。
直接问业主要小区规划图,看清楚配电房、垃圾站的位置。
下午三点去工地转一圈,采光死角无所遁形。
雨季连续阴天后突击检查,墙面是否渗水一目了然。
这些关键点销售不会主动提,但住进去都是天天要面对的糟心事。
说到底,好楼层是综合出来的结果,没有绝对完美的选择,只有最适合自家需求的平衡点。
益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