伦敦会晤之后,中美在经贸磋商机制下连谈了25天,终于签订了协议。美国还是心心念念中国的稀土,为此美方提出了空前优厚的条件,愿意解除为此采取的所有制裁措施。
当地时间6月26日,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透露,中美两国已于两日前签订了协议,只要中国开始向美国交付稀土,美国就会取消伦敦会谈前所实施的制裁措施。
自特朗普掀起关税战以来,中美在日内瓦和伦敦举行了两场磋商,日内瓦谈判后,双方减免了部分关税,使关税恢复到了正常水平,但在非关税领域,中方保留了部分限制措施,以观后效。
美国果然没能经过考验,离开日内瓦不久,美方就接连在科技、教育等领域持续强化对华限制。特朗普政府发布了针对AI芯片的对华出口管制新指南,进一步限制先进芯片及相关技术流向中国,也不许华为昇腾芯片销往海外。
紧接着,美方单方面宣布取消部分中国留学生的赴美签证,加剧了人才交流壁垒,并切断了芯片设计软件的对华供应,直接冲击了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化进程。在实施上述歧视性、限制性措施的同时,美方无端指责中方违反日内瓦共识,企图将破坏双边互信的责任转嫁给中方。
展开剩余63%伦敦会晤是一个转折点,经过一个月稀土管制,美国发现上述所有手段都没能突破稀土困局,于是开始频繁对外释放中美接触的信号,特朗普甚至表示愿意访华。这种前据而后恭的姿态,恰恰暴露了美国对中国严重的技术依赖和战略误判,也将美国对华矛盾心态彻底摊开在人前。
在这种扭曲的心态和做法下,美国和中方达成了框架协议,并在框架下展开了磋商。按照卢特尼克的说法,中美签订协议是在24日,证明中美连谈了25天,美方还是对中国“举了白旗”。除上述芯片、教育和软件三项制裁,卢特尼克表示,美方还将解除对华乙烷领域的贸易限制措施。美国连退四步,就是为了中国的稀土。
四月初,中方对稀土出口实施加强管制程序以来,不光是美国,全球产业链几乎崩了半壁,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直呼现存稀土磁铁“只能勉强糊口”,已经将部分订单“转移生产”以免工厂停工;日本铃木集团表示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直接挂出了停牌通知;许多欧洲国家的外交官和大型企业,也都争相和中国接触,希望能够获得进口稀土产品的许可。
中方赢了个彻底,然而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,中方能够以稀土作为战略筹码牵制西方产业链,并非一朝一夕之功。过去三十年间,中国充分发挥了地质禀赋,潜心研发精炼技术,才建立了从矿山到终端的生态闭环,再配合“外科手术式”的出口管制,成功在资源控制、技术壁垒、产业生态和政策协同四个维度构建的复合型优势体系。现在,中方正努力成为全球稀土产业链的规则制定者。
中国和美西方的稀土博弈揭示了现代产业链竞争的残酷逻辑:谁掌控不可替代的瓶颈环节,谁就扼住价值链的咽喉。这两个月,美西方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从气急败坏到无可奈何,就是最好的注解。
发布于:安徽省益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